公司注册
  下午好-欢迎光临本站! 今天是:2024/3/29 14:14:43 星期五
点击量:
2281696

 
当前位置: 市场行情--市场行情3--画家的动机与市场演变
 

画家的动机与市场演变
                  
发布时间:2006/11/29 17:20:58 点击:1612
 


 ————当代画家的动机心理与市场思考
作者:文/孙大宇
    绘画艺术过程是不断完善的学习过程和审美过程。画家对艺术的动机源会直接影响画家的艺术定位和心理定位。
从学习和不断完善的角度看,画家对绘画学习的渴望和审美的形成、追求是引发和维持画家学习活动,并将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具体表现为推力、拉力、压力三种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推力因素与画家对绘画成就本身的追求有关,发自画家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求,比如:对绘画的强烈兴趣和探究心向等。其次,拉力因素与绘画的外在结果(如社会地位、待遇、市场等)有关,对绘画过程有引诱作用。第三,压力因素与客观环境对画家的要求(如比赛、会员、职称等)有关,对画家的行为有强制作用。也可以说,当代画家的学习历程是在三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被驱动的。
    画家的学习历程可以看成是:学习任务和绘画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和指向学习结果的外部动机的共同作用的过程。
    内部动机是对学习任务或绘画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是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他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来使绘画行动指向目标,因为绘画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审美愉悦就是一种动力。而指向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画家不是对绘画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绘画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了。画家的外部动机来自于自身的市场行情、画展、得奖等,外部动机的正面发展,会大大激发画家自身的创作欲望。其实这时,画家的绘画创作已经在向他所带来的市场结果转型了。画家的创作原动力在这个时候会比之指向结果远远削弱,这种指向结果所带来的外部诱因大大驱使画家的学习创作走向外部迎合。当然迎合的结果是提高了艺术市场的繁荣,繁荣的艺术市场反作用于画家本身,使这种拉力持续着,可以说,对于当代画家绘画的动机源,后者占多数。
    人的动机结构由需要和诱因构成。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需要作为内部动机;把诱因看成是外部动机。画家也不例外。需要是画家追求绘画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家庭及个体对画家的客观要求的反映,审美需要是画家的绘画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画家创作的内部激活动力。画家的自我审美实现或者说实现所带来的愉悦,是这种心理倾向的主要原因。而诱因是与绘画外部需要相联系的,诱因吸引画家进行定向的绘画活动,达到一定目标后而使需要得到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并不单纯是审美的满足了。
    画家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和诱因的双重作用。当代艺术状态下,审美的艺术需要给画家带来强烈的学习动机。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画家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一定学习行为的诱因,画家就不会产生更高的追求。这也是当下为什么画界进修、学习热潮升温的主要原因了,(以中国画研究院今年报名情况来看,温度之高令人咂舌,龙瑞等先生的精英班学费涨到5万元,报名者仍然挤破门槛------)当然,当画家满足了一定的需要后,学习的动机便会有所削弱。这也是很多名家成名后,艺术水准回落的原因之一。
    从国内的有关艺术家的访谈来看,拉力因素的外部诱因发展到一定程度,艺术家的拉力诱因相对疲倦时,继续创作动力又回归到了自我实现的自我推力因素的内部动机上来。这种疲倦,促使当代的艺术家重新认识自我,对艺术的原动力和对艺术的新鲜感的追求,促使很多艺术家的创作走向边缘或者另类。难道这种膨胀后的艺术家审美心理,只有在更不被人知的领域,才能找到原始的审美愉悦吗?
以当代本土油画家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比较有规模地进入世界艺术市场,方力钧等最热门画家的作品有十几万美元的价格就是很好的成绩,那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基本被西方策展人和收藏家所淹没,中国的收藏者不成规模而很难对市场形成有价值的影响。到了2004年,有人预言中国当代艺术将进入高价时代,但没有人想到,它来得如此快!快速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膨胀,致使突出的艺术家们有点找不到北,艺术的原动机也临时停滞不前,外在的拉力、奖励带来的喜悦,此时已经大大超越了审美的愉悦。浮夸的泡沫因素,使他们不得不去迎合市场的,不得不去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市场购买力更好,怎样才能卖个历史更高。这样,便导致了大多数人在原有的艺术思维定式下徘徊,为了迎合市场,忘却了心灵深处的再创造,不断地重复自己,作品在继续复印------
    最近在国际艺术市场走俏的方力钧、张晓刚、王广义等一大批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创造了新的纪录。纽约苏富比在2006年春拍中首先把中国当代艺术以专场推上了国际舞台,并且取得了令拍卖公司感到惊喜的佳绩。张晓刚的《血缘: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中国当代艺术最高成交价记录。此外,王广义的《大批判:波普艺术》以24万美元创造了其作品拍卖的新记录,方力钧的《无题》也以27.36万美元创下了其个人拍卖新记录。
但是据悉,目前这批艺术家的创作却在向另外的角度尝试和转变。在拍卖这样如日中天的时候(外部的奖励动机或拉力因素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方力钧等艺术家却避开市场的追捧,去尝试水墨、行为、装置等手段和新生艺术形式,这不能不算是外部拉力给艺术家带来的创作疲倦的产物,也是内心新动机的发掘。
    成熟的艺术家会调整创作的状态,“岳敏君有一次说最近很烦,因为画得都想吐了。岳敏君的成名形象是那些永远疯笑着的男人们,也许是因为画得想吐了,所以最近我们反到看到他画的一些脱离了符号化的奇异风景。杨少斌的作品在90年代进入市场,10年中一直有稳定的增长,在这个热潮中他转而接受了“长征艺术空间”的策划,回到他成长的地方,画出了题材完全不同于他暴力系列的大幅作品,其实去年他就已经把他原来的暴力系列扩大到了国际政治的题材。艾未未说,“价格并不说明好坏,杜尚的作品就卖不高。况且市场好坏跟艺术创作无关,艺术家是生产者,展示是最重要的,往后的事情不归艺术家管,那是人家画廊拍卖行的职业”。所以在这个艺术市场骤热的一年,他却忙着做了8次个展。媒体上都称他为艺术家,其实到2004年他才开始有画卖出,倒是陆续做了40多个大小建筑,在他那里好像从来没有身份问题或材料问题,那些建筑也就可以是他的艺术作品,如果一定给他一个艺术家身份的话。他声称,艺术家作为生产者只有在工作室才是自在的。刘炜说自己有自闭症,就爱在工作室呆着------ ”     
    方力钧说:“对边缘艺术的尝试其实是自己艺术当中的一部分,就像在饭桌上,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口味来满足自己的饮食审美,其实靠的就是一种感觉。”笔者想:这种未知“疲倦”的更新“感觉”,可能就是捕捉“新鲜美”的潜意识,是新一轮奔向艺术高峰动机机制的开始。
    或许,“很烦”、“感觉”、“呆着”,就是一种泡沫后的反思和冷静。没有膨胀和必然的炒作过程,特别是在当代的艺术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是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他们下一轮的创作、学习心理动机是什么?让我们关注这种状态,为他们“平静”地呆着而高兴吧!
参考书目:《美学原理》  作者: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学》    作者: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作者:潘菽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作者:Robert J.Stemberg
文字引用:疯狂热钱涌向当代中国油画——从巴塞尔说起(舒可文)
对话来源:方力钧等艺术家本人
 



 
 

版权所有:陕西大唐美术鲤目斋  电话: 029-87260741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12号  E-mail:sxmsk@sxmsk.com 邮箱管理
Copyright © 2006 sxmsk.com,Powered by 陕西美术库
>